專注條碼技術19年
條碼系統應用集成服務提供商
改革開放來,我國的公路交通建設取得顯著成就,促進了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。到2008年底,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就突破六萬公里,居世界第二。
與此同時,高速公路多路徑識別、套(假)牌車、收費站擁堵等問題陸續出現。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財政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胡方俊表示,讓道路更加快捷安全,除了加強建設和管理外,利用RFID(即電子標簽)等信息技術,實現智能交通是重要途徑之一。
據悉,RFID技術通過無線射頻信號實現非接觸方式下的雙向通信,完成對目標對象的自動識別和數據的讀寫操作。該技術具有自動識別、點定位、遠距離檢測及可視化等功能。
作為交通系統的重要研究機構,從2005年開始,交科院成立路海(北京)投資有限公司,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,成功研發了基于RFID技術的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綜合管理系統。胡方俊透露,系統將一定區域內高速公路網的各路段進行編碼,車輛風檔玻璃上貼放固定或臨時電子標簽;在高速公路進出口和各路段安裝射頻讀頭,準確及時讀取通行車輛的信息,準確判斷行駛路徑,并計算出通行費,提高了通行效率,降低了管理成本。
在系統推廣中,交科院路海公司采用BOT(建設—經營—轉讓)或金融租賃等方式,引入中國建設銀行,在資金結算、車主信用管理等方面合作,并在一定區域內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電子車牌及數字化公路收費管理系統,降低了建設成本;而銀行通過為車主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消化電子標簽成本,免費為車主安裝標簽。
經過4年研究和實驗,路海公司通過消化吸收,掌握了該技術核心知識產權。胡方俊表示,系統已在河南省開展了測試,為低成本、大范圍應用奠定了基礎,“安裝一個車道成本20萬元以內,單個標簽不到20元。”
2007年12月,路海公司與吉林省交通廳及吉林省高管局合作,不停車收費及路徑識別系統先后在長春東、龍嘉機場、九臺、凈月等高速示范路段上安裝;2008年底,長春東、龍嘉機場、吉林等收費站向用戶推廣該業務。
到今年5月底,吉林省不停車收費系統已有注冊用戶1440多輛,通行記錄15萬多條,通行費用達到220多萬元。“目前,吉林注冊用戶及通行費用正在逐步增加,6月份注冊用戶187輛,通行記錄數達到了33928條,收取通行費達到493445元。”胡方俊透露。
不僅如此,“為每輛車安裝一個電子標簽,相當于分配了一個電子身份,可據此形成數字化車輛管理的基礎平臺。”胡方俊如是說。
隨著RFID的大范圍應用,屆時,根據此電子身份證,交通管理部門可便捷地實現公路自動化收費、交通規費征收等管理;公安部門可高效地對車輛進行身份認證;環保部門可對不達標車輛進行有效的監管……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電子標簽的身影我們隨處可見.